中国在高温气冷堆和钠冷快堆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四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的发展预计将开拓核电在远离电网、需要小规模电力供应场景的应用。
政策支持:国家政策多方位支持核电行业发展,包括技术合作、安全生产、完善法律和法规、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等方面。尤其是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技术的项目获批,标志着中国核电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积极的时期。
市场规模增长:近年来,中国核电设备市场规模随着中国核电产业重启而扩大。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经测算,2016~2020年期间我国核电设备市场规模从2690.50亿元增加至3699.50亿元,5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8.29%。
国产化能力提升:我国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和自主化能力不断的提高,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绝大多数新建核电站都采用了数字化仪控系统,全面数字化仪控时代即将来临。
核电审批和建设加速,新核准核电机组数量逐年增加,预计“十四五”期间将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
核电发电量占比提升,预计到2035年,中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与2022年相比翻倍。
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慢慢地增加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途预测报告》分析
核电设备主要使用在于核电站,也可应用于核动力舰船、海上小型核电站、模块化小堆等。建造核电站的设备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BOP)。
核电设备是高度复杂的技术产品,涉及核物理、热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高技术性、安全性要求极高、政策驱动性强、产业链长且复杂等特点。
按照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核反应堆设备(如反应堆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堆内构件等)、热交换设备(如蒸汽发生器、冷凝器等)等。
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上游包括电子电气元器件行业、机械加工行业、电线线缆行业等;中游为核电设备制造环节,包括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和辅助系统的制造;下游为核电站建设与运营企业,包括核电项目建设总包单位、设备集成商或者终端业主。
核电装备制造业竞争格局呈现出以国企为主导、非公有制企业活跃于部分细致划分领域的态势。国企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占有率,而非公有制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和灵活的市场策略来寻求突破和发展。
核电装备制造业公司运营情况整体良好。大型国企如国家核电集团、中国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占据领头羊。同时,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也通过技术创新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在细分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一些企业慢慢地增加研发投入和人才教育培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涵盖了从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到售后服务等所有的环节。企业通常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以赢得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也注重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过去几年,核电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核电审批和建设的加速、技术进步与创新、政策支持以及国产化能力的提升等因素。这一些因素一同推动了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核电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各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核电作为清洁低碳的能源方式将受到更多关注;另一方面,中国核电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形态趋势,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国际合作以及碳中和目标的推动将是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一些因素将为核电装备制造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核电装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几年,随着全球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和中国核电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更多关于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深度研究与分析,请参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精心打造的《2024-2029年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途预测报告》。此报告将为您呈现详尽的行业前景预测、市场动态分析及精准的投资策略规划,助您把握行业脉搏,实现精准布局。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